【南码头之星】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葛芳:洗尽铅华归本真,投身公益显赤诚
★
南码头之星
★
本期人物:
原南码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老年协会会长黄葛芳
关键词: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她为社区建设倾注全部心血。
在洗尽铅华的时光,
她为老年事业奉献赤诚之心。
本文字数约3100字,阅读时长约为10分钟
新年伊始,南码头路街道老年协会“唱响社区,文化送乐”演出活动拉开序幕。作为街道为老服务文化送乐项目,“童心歌坊”团队带着一首首经典的歌曲、一支支美妙的舞蹈、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走进社区,来到居民们身边,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段温馨的时光。
在每一次的慰问演出中,始终有一位笑容亲和,和大家一起忙碌的人。她是现场协调者,还是电子琴伴奏者,她总是神采奕奕又谦和温柔。一些居民都会与她亲切交谈,仿佛老友一般。她就是曾经担任南码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老年协会会长的龙馥居民黄葛芳。
壹
激情昂扬,打造温馨“南风”港湾
1952年出生的黄葛芳,今年已经70周岁了,党龄47年。熟悉她的居民们还依然会亲热地称呼她为“黄书记”或是“黄会长”。曾在多个街道任职的黄葛芳于1993年来到南码头路街道,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工作,从此扎根南码头社区,倾注心血和汗水。
1993年的南码头路街道,大部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硬件条件和软件设施都不尽如人意。如果问起她在任职期间感受最深刻的,那便是“文明创建”工作了。那时的南码头路街道文明创建工作可谓是“零基础”,街道辖区没有一个文明小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葛芳所在的街道党政班子提出了“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文明社区创建目标。特别是当时的街道党工委书记“砸锅卖铁也要创建文明社区”的决心激起了大家旺盛的热情和工作干劲。在这样的斗志和努力下,黄葛芳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依靠职能科室、一线居委、共建单位,从一件件小事抓起,积极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各类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坚持数年,终于将南码头路街道这样一个老城区创成了浦东新区文明社区,实现了文明社区、文明小区零的突破。
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学习氛围的营造。街道图书馆的落成,成为当时南码头文明创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忆起当年艰辛的奋斗岁月,黄葛芳眼神依然饱含坚定。在她和同事们的坚持奔波下,新区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新区基金会也下拨经费,使街道图书馆增设了20多台电脑,设立电化教室,请复旦大学专家设计课题,为街道建设学习型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落成后的街道图书馆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周边城市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标杆。街道图书馆年年都获评市级优秀图书馆的荣誉称号,街道还在各个居民区设立学习站点,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覆盖社区,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得到逐步提高。
说到南码头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南风扁鼓”,许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一番。但却鲜有人知道,“南风”文化品牌的建立,正是诞生在当时的街道领导班子执政之际。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黄葛芳具体牵头和挖掘本土资源,邀请专家和有关方面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居民的热情参与,创立了“南风扁鼓”、“南风书画”等文化品牌,开展了“南风格言”征集、“南风人物”评选、“南风抒怀”游园、“南风情”演出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南风”系列文化项目。“在黄浦江畔,有一块绿色的家园,那就是南码头。我们的家园总是那样五彩缤纷,因为有了南来的风。我们的家园就是冬天也不会寒冷,因为有了南来的风。南风啊南风,温暖的风。南风啊南风,舒心的风。吹开了千万爱的花朵,滋养着大地春天的根。我们在南风中走向未来,未来的世界春天永恒。”哼着《南风情》这首原创歌曲,回忆起创立“南风”的初衷和典故,黄葛芳一脸柔情,仿佛又回到那个曾经和南码头人一起并肩奋斗的激情岁月。
贰
洗尽铅华,退居二线投身公益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2007年9月,黄葛芳到了退休的年龄。出于对社区的热爱和对老年事业的支持,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她无缝衔接,通过老年协会选举,担任街道老年协会会长这一社会职务。转变的身份,心态的调整,她开始迅速投入到老年协会的各项工作之中。在担任会长的十年,她牢固树立“助老、惠老、为老”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和优势,先后成立南友书社、童心歌坊、知心小屋、临沂红歌会等服务项目,推动基层老年文化的蓬勃开展,丰富了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
2009年,喜欢歌唱、热衷群众文化的黄葛芳开始筹备老年歌唱团队。在她的精心组织下,100多名中老年歌友汇聚在一起,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理念,组成了寓意着“以歌会友、永葆童心”的“童心歌坊”团队。歌坊包括歌唱组、舞蹈组、器乐组、拳操组、戏曲组、音响组、摄影组、创编组、服装组、后勤组共十个小组,大家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在童心歌坊的基础上,因公益演出的需要,黄葛芳还成立了童心演艺团。从此,她便有了一个新身份——童心演艺团的“黄团长”。
新歌教唱、老歌齐唱、才艺表演、共庆生日、慰问演出……童心歌坊不仅传唱着一首首脍炙人口、深受老年朋友喜爱的经典歌曲,还培育出一批社区的“草根”歌星。多年来,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伍,在黄葛芳的带领下,走进居委、敬老院、老年日托所、公园街巷,自筹自编自导自演开展“唱响社区,文化送乐”公益演出近100场。他们在自己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传播着向善向上、健康生活的正能量,将快乐的歌声和歌唱的喜悦传递给更多的老年朋友,所到之处广受欢迎和好评。
歌声连结起不老的心灵,使他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忧伤,甚至忘记了病痛。家住鹏欣居民区的顾女士,因患疾病多年心情抑郁,不愿与人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临沂公园结识了“童心歌坊”,被大家热情而欢乐的气氛所感染。在黄葛芳和歌友的鼓励下,她走出家门,加入歌坊和大家一起互助同行。歌坊的氛围渐渐治愈了她忧郁的心,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前后判若两人。顾女士常说“是童心歌坊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012年时,演出队伍面临琴师短缺的问题,已年满60岁的黄葛芳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弹琴。她到老年大学和社区学校学习钢琴、电子琴,学有所成后为“童心歌坊”的演出进行伴奏。在好多次演出时,弹奏、表演的黄葛芳都被居民“认”了出来。大家无不赞叹:“真没想到,街道退休的党工委领导现在还在为居民服务!”
2019年,在歌坊成立十周年之际,黄葛芳和歌友们耗时数月精心挑选了十年来在歌友中广为传唱、好听易学的219首歌曲,编撰成一本《快乐童心》歌曲集,让更多老年朋友们通过传唱、鉴赏这些经典歌曲,在歌声中追寻曾经的青葱岁月,追忆往日的奋斗经历,珍惜晚年的幸福时光。
叁
坚守初心,助老为老永不停歇
2012年至2014年,在黄葛芳的带领和组织下,南码头社区常青藤生活馆举办得如火如荼,50多位志愿者通过培训成为社区健康大使。这些志愿者们自己设计讲座主题,自己组织活动,到所在的小区为居民们科普健康知识,开展保健活动。老年协会的志愿者们还不定期开展户外宣讲活动,宣扬科学理念,帮助更多的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人们“我的健康我做主”,享受生活。
2016年,街道老年协会受街道委托,开始打造“睦邻点”助老特色项目。项目通过在有居住条件的居民家中设立睦邻互助点,定期组织小区老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邻里相帮的睦邻友好主题活动,增进社区守望相助、和谐友好的氛围。
创新的理念必须以完善的机制支撑。从睦邻点的申报、创建、评估、授牌,每一个环节,黄葛芳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她几乎走遍每一个申报点位,听取老年群众对睦邻点创建的建议意见,积极参加街道为老部门定期组织的相关会议,指导各个睦邻点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睦邻点这一新生项目在探索中不断成熟、壮大、发展。
一路走来,睦邻点越来越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睦邻点犹如老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家相互关心,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每逢传统节日,睦邻点里热闹非凡,正月十五闹元宵、剪窗花、写春联;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重阳节里做手工送老人……南码头的各个睦邻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经过几年的培育,睦邻点从最初的4个发展成为如今48个,如星星之火般,成为了如今南码头社区为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谈到其中的发展和壮大,黄葛芳感慨万千:“睦邻点的理念和意义非常深远。万事开头难,南码头是第一批试点睦邻点建设的街道。一个项目具有可持续性,能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我非常有幸能作为最初的参与者。”
“黄书记”“黄会长”“黄团长”,如今走在社区街头,总会有一些老同事、歌友、老年居民会亲切地与黄葛芳攀谈交流,她即便再忙也会停下脚步,与他们聊聊家常。“我热爱南码头这片热土,因为我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我只不过是在职时做了应该做的事,退休后做了能做并且喜欢做的事,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这份幸运与快乐是我最大的收获。”这就是一位曾经的街道领导、如今的志愿者最为真实的内心独白。
- End -
认识更多【南码头之星】
▼ 往期精彩回顾 ▼
- end -